农产品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团队



团队简介:

  江苏大学农产品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团队由张红印、张晓云、杨其亚、赵利娜、Solairaj Dhanasekaran和王凯利6位成员组成。团队管理刚柔并济、制度与人文并重,致力建立有凝聚力和生机活力的团队,强化对团队的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人才的培养,在经费和物质保障等方面给与支持。重视对研究生的培养,立德树人,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胜于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;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。本团队指导研究生论文先后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1江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江苏大学优秀硕士论文4篇。本团队非常重视留学生招收与培养工作,目前已毕业4名外籍博士,还有6位留学研究生和博士后,起到了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桥梁作用。团队围绕食品生物安全行业目前的关键、共性、前沿问题,紧密跟踪当今国际上食品生物安全的发展趋势,开展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的研究。团队教师政治立场坚定、师德高尚学风优良、爱岗敬业治学严谨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,在教学及人才培养中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,钻研现代教学方法,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。


【先进事迹】

由张红印带领的农产品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团队,围绕食品生物安全行业目前的关键、共性、前沿问题,紧密跟踪当今国际上食品生物安全的发展趋势,开展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。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用,齐心协力,通过研究生整体培养、科研经费共同使用的措施,团队成员之间同心协力、彼此信任,相互协作,信息共享,同舟共济。

团队管理刚柔并济、制度与人文并重,致力建设有凝聚力和生机活力的团队,强化对团队的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人才的培养,在经费和物质保障等方面给与支持。团队成员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、素质与觉悟,营造了终身学习的氛围。团队目标统一,分工明确,权责分明,办事积极主动。整个团队氛围轻松愉悦,成员间畅所欲言,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方案。

团队文化的中心是团队价值观,本团队中心价值体系即相互信任,以学生为中心,团结协作精神,重视对研究生的培养,立德树人,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胜于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;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;研究生需要每周定时向负责指导的老师进行汇报,整个团队每两周进行一次整体研讨,所有成员需要对各个研究生的试验进行评判。

基于此,团队近年来在学生培养、教书育人、国际化合作、科学研究、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。


1. 学生培养方面

本团队非常重视留学生招收与培养工作,目前已毕业四名外籍博士,还有来自5个国家的6位留学研究生和博士后,起到了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桥梁作用,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本团队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学习成绩优异,其中多名研究生获得江苏大学新生学业奖学金、发表多篇SCI论文(大多数发表在一区和二区)、申请并授权多项专利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做报告及获奖、主持并完成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获奖。指导的研究生论文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,江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篇,江苏大学优秀硕士论文4篇。

本团队指导的已毕业博士生,均在国内外高校工作,目前有的已经担任系主任、副教授和博导。毕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岗位有高校、政府机关、研究所及各类企业单位,均在工作中有优秀的表现,在企业中工作的部分研究生已经到副总职位,每年为企业获得的经济产值高达数千万元。

2.国际化合作方面

团队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合作。2013年,与国际农产品病害生物防治技术创始人Charlie Wilson联合发起成立“世界食品保藏中心”,组建的目的是加强在相关大学和研究机构在食品保藏领域的合作,教育、培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和学者,使他们掌握食品保藏的知识和技能,以便将来学成回国后服务于本国的食品贮藏保鲜研究与实践。目前该中心已发展成为由世界五大洲15所研究型大学或研究机构组成的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合作研究机构。指导的加纳籍博士生Gustav Mahunu于2016年6月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,成为世界食品保藏中心培养的第一位博士,后任职加纳发展大学,与课题组保持紧密联系。后续团队负责人张红印接连指导外籍博士毕业生3人,指导出站外籍博士后2人,其中Dhanasekaran  Solairaj留校任教;在研外籍博士生3人,外籍硕士生1人,外籍博士后2人;起到了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桥梁作用,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
3. 科学研究方面

本团队的教师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11项)、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、教育部归国人员启动基金等科研项目近40项,发表SCI论文近200篇,其中在JCR一区论文近70篇,被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西班牙、加拿大等国内外同行引用超过2000次。相关研究成果还授权发明专利15项,其中6项专利已经获得转让。

本团队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0项,其中主持完成的项目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、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、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、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、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1项。


4. 人才队伍方面

本团队负责人张红印两次(2020、2021年)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,先后被评为江苏省“333”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、江苏省“333”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(两次获得)、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优秀骨干教师、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中青年学术带头人、江苏省“六大高峰”人才、福建省“闽江学者”讲座教授、“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”、“镇江市师德标兵”、江苏大学“师德标兵”(全校共两名)、江苏大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、江苏大学“优秀研究生教师”、江苏大学“拔尖人才工程”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;获“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”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-杰出青年奖、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(个人)。

团队成员杨其亚是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,2019年入选江苏省“双创计划”科技副总,2021年破格晋升博士生导师,2022年被学校推荐参加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优秀骨干教师的评选。团队成员赵利娜2017年入选江苏大学“青年英才培育计划”优秀青年骨干教师,2019年入选江苏省“双创计划”科技副总,被评为江苏大学优秀工会工作者、江苏大学“优秀学业导师”。


5. 教书育人方面

团队教师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。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,因材施教,教书育人,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,爱岗敬业,品行端正,治学严谨。在教育教学研究、课堂教学改革、实验课程改革等方面勇于探索,开拓创新,取得了优异的成绩,得到了学生、教学督导及同行教师的高度认可。作为高校教师,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让同学们树立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、研究”的人生信念,教育学生严守学术道德。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,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胜于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,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。重视每门课程,每学期都及时更换讲课内容,添加新的知识点,上课前认真备课,从不懈怠。所讲授的课程在期终学生评教中均超过90分,教学效果得到了听课学生、教学督导及同行老师的高度评价。团队负责人张红印讲授的“食品科学与技术专题” 和“现代微生物学”两门课程先后被评选为江苏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。


 

 

访问次数:

主办单位:开运体育官方网站(中国)开运科技有限公司